迈畅豫剧网

关灵凤关二风

0

关灵凤,女,豫剧旦角。原名关二风,满族人,属正黄旗,原籍在河北省南宫县。生在石家庄市一个贫民窟。 自幼家中贫困,父亲是贫穷流动木匠,“七七”事变后随父母逃荒至西安,1942年考入樊粹庭先生创建的西安狮吼儿童剧团,师从常警惕、韩盛岫、张国利等。此时的关灵凤身材矮小,自然条件一般,但是她天资聪慧,而且极能吃苦,在所有的学员之中练功之刻苦令人咋舌。通过严格、艰苦的学习,两年后关灵凤已是能文能武,技巧过人;不仅能熟练掌握豫东调、祥符调的演唱特点,而且对豫西调的演唱也颇有心得,在“狮吼”众多学员中已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在樊先生的支持下,她还经常观摩常香玉、崔兰田等豫剧名家的演出,受益匪浅。关灵凤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接受能力强,学戏3个月就在西安首次演出《秦雪梅吊孝》,连唱一个月嗓子不哑,而且愈唱愈好,被当地观众誉为“金嗓子钢喉关二凤”。当时关灵凤在家排行老二,许多人都叫她关二凤。樊粹庭先生看她演戏的灵性十足,便给她取名关灵凤。此后,关灵凤又主演了樊粹庭先生新编的大戏《寒江女》和传统戏《樊梨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许多戏,成为豫剧“祥符调”中一位年轻气盛、才华无量的新秀。樊粹庭看到关灵凤是豫剧界不可多得的一棵好苗,便亲自把她介绍到陈素真的门下,让关灵凤正式拜陈素真为师。当时的陈素真在整个中国豫剧界早已是大名鼎鼎、声震四方,被广大观众推崇为“豫剧大王”、“豫剧皇后”、“河南梅兰芳”。陈素真看了关灵凤的艺术表演之后,连连称赞,惊叹不已,不仅当即拍板愿意收徒,并且把关灵凤认为义女,倾心传授技艺。关灵凤在西安“狮吼”豫剧团学艺5年,从艺4年,后来正式转入陈素真创办的“豫光”剧团,协助义母演出,为义母配戏,得到义母的真传。 在豫剧“祥符调”的表演中,陈素真最拿手的便是《三上轿》。陈素真曾经公开这样说:“在我一生演出的剧目中,有一出对我的艺术创作影响比较大的戏,就是《三上轿》。”在河南农村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卖了牲口押了套,要听狗妞(陈素真小名)《三上轿》。”可见当时这出戏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三上轿》是描写贫家弱女只身报仇除暴的壮烈悲剧:崔金定的丈夫被恶霸毒死,公爹又身陷囹圄,逼亲花轿临门,她身怀利刃与婆母、幼子告别,分手的时候一气高唱了200多句戏词。这200多句戏词不是一般的叙事述景,而是崔氏上轿前的生死离别,并且200多句戏词要一气呵成,还要把高难度的“波颤音”、“含韵”、“三起腔”相继融会于唱腔之中,难度极大,非常吃工。陈素真深有感触地说:“从1932年起,我就开始唱此戏(指《三上轿》),经过反复琢磨,在表演和唱腔上曾做过改革,发展了‘祥符调’……后来在西安演出时,我把这出戏传授给她(指关灵凤)。”自那时开始,关灵凤就开始演《三上轿》。在这出难度非常大,且又典型具备“祥符调”的戏曲中,关灵凤除了继承发扬老师、义母陈素真的陈派风格外,又改革创新,大胆运用真假声的结合,在唱法上以情带声,富于韵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出戏中,关灵凤把豫剧“祥符调”中那些最难掌握的“波颤音”、“含韵”、“三起腔”、“用气共鸣”等方面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流畅自然,从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1952年,应聘加盟开封市和平豫剧团(开封市豫剧团前身),关灵风至开封和平戏院演出,一炮轰动古城,被人们称为西京飞到东京的一只金凤凰。同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关灵凤在开封红极一时的时候,一场大病使得她双眼的视力几乎全部丧失,仅右眼微有光感。关灵凤凭着极其顽强的毅力刻苦练习,终于重返舞台。她看不见剧本上的字,就让别人一遍一遍地读给她听。每次演出前,她必须让人扶她到戏台上反复摸索上下场门、桌椅道具,认准位置,做到心中有数。凡是武打场面,她仗着幼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与开打对手反复排练,很少失手。排练重头戏的时候,上台需要迈几步、周围的人怎么调度、道具在什么地方,她都牢牢记住,演出时居然没有半点洒场漏水,不出任何差错。如果是一个不了解内情的观众坐在台下,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展现在眼前的那个扮演双阳公主时连打带唱、扮演白素贞时走爬虎翻乌龙绞柱的年轻演员,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为了迎合喜欢“祥符调”的广大观众,关灵凤率领全团(后来她成为开封市豫剧团团长)在开封有着1700多座位的大众剧场,隆重上演“祥符调”陈派代表作《三上轿》,连演47场,场场爆满。在1956年举行的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得了演员一等奖。关灵凤深得陈派艺术的真谛,她根据陈派艺术风格和自身特点,继承并有所发展地演出了许多陈派的代表剧目,如《三上轿》、《柳绿云》、《三拂袖》等。在这些剧目中,她根据陈派声腔特点和自己嗓音的特质,在声腔上进一步发展强化了陈派艺术。同时,她还以祥符调和陈派表演艺术为基础,广泛吸取豫剧其他流派之长处,成功地演出了《春秋配》、《佘太君点将》、《双侯斗》等剧目。 关灵凤超出常人的英勇壮举,感动了许许多多普通的百姓,也感动了陈素真。陈素真屡经磨难,先后经受错划“”、中年痛失爱子、“”中备受精神与肉体上的摧残、嗓音失调等诸多打击,不得已过早地离开了舞台,但豫剧“祥符调”陈派艺术却早已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发扬陈派艺术,陈素真在“牛棚”里脸贴脸地教关灵凤排戏,手把手地教她动作、身段……陈素真毫无保留地把“祥符调”陈派艺术的绝技,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她的爱徒、义女。1982年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中国大地的时候,关灵凤率领着开封市豫剧团赴首都公演豫剧“祥符调”陈派代表作《三上轿》,一举震动京华。首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消息后,承担此次演出的长安大戏院一下子空前热闹起来,预先安排好的几场戏票很快兜售一空,许多没有买到票的人打电话、找门路、托熟人,非要亲眼看一看被誉为“豫剧中的‘苦菜花’”、“双目失明的‘陈派’传人”关灵凤的英姿。首都长安大戏院的帷幕终于拉开了,已经50岁的关灵凤走上舞台,宝刀不老,用她那仍然是“金嗓钢喉”的“祥符调”,气力充沛、响堂而又挂味地连唱200多句而游刃有余,博得了满堂喝彩,征服了台下数不清的首都观众。观众说:“见见关灵凤,一辈子走好运!” 198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派出15人的摄制组为她拍摄了纪录片《她,没有离开舞台》,在全国放映。关灵凤经常建工厂、农村去为工人农民义务演唱,还应邀到河北省永年县百花豫剧团为学员们传授技艺,同剧团一起钻山沟下农村演戏,但分文不取,此举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中国唱片公司为关灵凤特别灌制了豫剧“祥符调”陈派艺术唱腔专辑。中国戏剧家协会专门为关灵凤召开舞台艺术研讨会。 关灵凤曾多次受到中央、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的亲切接见;远隔重洋的美国、加拿大许多热爱豫剧“祥符调”陈派艺术的人士,不断向关灵凤索取音像资料;关灵凤的专题报导、画页、连环画现已收集有百余种。2007年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正式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被誉为当代中国豫剧祥符调巨匠。 关灵凤的有霍梅英、殷永霞等。

标签: 梨园春戏曲大全戏曲河南曲剧大全豫剧阎立品河南豫剧全场戏豫剧全集河南戏曲大全豫剧选段

上一篇修正宇

下一篇刘亚林